章节

历史记忆中的文化重构:国营五音剧院的地方文化认同

摘要

五音戏是起源于章丘、周村且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性剧种。五音戏地方民间剧团于1950年向淄博当地政府申请注册,从此由民间演唱走向了正规的舞台表演。本文从民族音乐学视角出发,以人为研究中心,分析了人的惯性记忆与五音剧院传承体系的循环影响关系:人的惯性记忆塑造了五音戏传承创新的发展方向和环境特征,同时,五音戏为适应当下社会,在新中国、新时代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又影响了人的惯性记忆,让其产生适应性的演化。地方文化认同,是从人类学视角去看待五音戏的历史与当下,将其搁置在时间、空间双重维度中去梳理它的历史记忆与传承体系,从而去关注和阐释五音戏的延续、戏曲表演者的身份表述和他们在音乐生活中的文化重构。

作者

陈晓宇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张冰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2]〔美〕克利福德·格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张家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 [3]段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体系建构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 [4]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5。
  • [5]刘相平:《历史记忆的重构与台湾的“去华夏化”》,《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1期。
  • [6]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5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 [7]祁进玉:《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15。
  • [8]山东省淄博市文化志编纂组:《文化志资料汇编》,1986。
  • [9]王崇理:《“国营”体制剖析》,《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 [10]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版),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 [11]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中国ISBN中心,1999。

历史记忆中的文化重构:国营五音剧院的地方文化认同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0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