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从安葬设施到生态设施和生命公园
摘要
民政部生态安葬重点实验室(上海)基地自2017年8月26日在上海福寿园揭牌以来,就建立资源可持续、物质可减量、精神可增量的自觉,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融入自身前进之路,通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以绿色文化为方向指引,以生态设施、集约机制为中观依托,以节地生态安葬、节能产品与服务、智慧云上生命公园为具体面向的“1+2+3”绿色生命服务链模式。基地将继续以绿色发展为思想引擎,建设生态设施、完善集约机制、倡导绿色理念,不断进行服务模式创新、理论范式夯实、管理机制转型,将个体生命精神凝固,将逝者优良家风传续,将故人良好品德发扬,成为“激励后代努力奋斗、贡献社会的文明载体”,向美丽的生命公园不断奋斗。
检索正文关键字
报告目录
-
一 一个方向指引:绿色文化
- (一)打造“绿色地平线”
- (二)绘制“绿色标准线”
- (三)守护“绿色温度线”
- (四)编织“绿色网络线”
- (五)丰富“绿色生命线”
-
二 两类中观依托:生态设施、集约机制
- (一)集中生态理念的设施载体
- 1.攻克生态设施的硬指标
- 2.赋予生命服务的软实力
- (二)纵向管控的集约机制
- 1.建立全面管理机制
- 2.采取制度化管理模式
- 3.自觉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 (一)集中生态理念的设施载体
-
三 三重具体面向:节地生态安葬、节能产品与服务、智慧云上生命公园
- (一)节地生态安葬
- 1.坚持理论探索
- 2.各类葬式实践
- 3.创新生态举措
- (二)节能产品与服务
- 1.绿色殡仪服务
- 2.环保减排设备
- (三)智慧云上生命公园
- 1.形成“现实—虚拟”复合式生态设施
- 2.链通线上“最后一键”距离
- 3.留存个体精神与社会文化记忆
- (一)节地生态安葬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