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教育跨越发展机制探析

摘要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正在向着生态文明迈进。作为人类文明演进的最新阶段,生态文明体现了现代有机整体论自然观,蕴含着整体性的全新“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结合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本文认为,乡村教育跨越发展是指在一些必要条件同时具备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乡村教育可以规避或者减少工业文明背景下现代教育的问题或者矛盾,以较快的速度全面跨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终身教育阶段。乡村教育跨越发展实质上是一种以整体性的思维与视野发展乡村教育的范式,表现出跨越性、多样性、整体性的特点。有鉴于此,应确保乡村民众在乡村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多主体协同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优势、推动以县域为主的教育资源全域化整合、形成乡村教育跨越发展的实践智慧,这四个方面综合作用有助于乡村教育跨越发展的发生,从而促进越来越多的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作者

姬冰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
翁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科研助理,研究方向为乡村教育。
李兴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专家,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理论与改革实践、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等10余项,在教育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0余部。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柏贵喜,2006,《乡土知识及其利用与保护》,《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 陈全功、李忠斌,2009,《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教育支持体系的调查》,《教育与经济》第1期。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3,《农村教育向何处去:对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评价与反思》,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冯建军,2021,《从同一性到差异性:重构乡村教育的正义之维》,《探索与争鸣》第4期。
  • 冯契主编,2001,《哲学大辞典(上)》,上海辞书出版社。
  • 冯羽、胡咏梅,2011,《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省际差异及特殊地区差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格里芬,大卫,1995,《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马季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 葛新斌,2015,《关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路向的再探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 韩红升,2007,《农村教育不公平的教育生态学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3期。
  • 郝锦花,2009,《新旧学制更易与乡村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
  • 洪光东,2012,《论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及其启迪意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3期。
  • 卡普拉,弗,1989,《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冯禹、向世陵、黎云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瑾瑜,2015,《支持乡村教师需要树立新立场》,《教育发展研究》第10期。
  • 李玲、宋乃庆、龚春燕、朝玉梅、何怀金、阳泽,2012,《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教育研究》第2期。
  • 李森、崔友兴主编,2017,《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
  • 李森,201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战略选择》,《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 李书磊,1999,《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浙江人民出版社。
  • 李涛,2015,《“文字”何以“上移”?——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社会学观察》,《人文杂志》第6期。
  • 李涛,2016,《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路向的理论难题》,《探索与争鸣》第5期。
  • 李涛,2021,《中国农村教育的概念实质及未来特征》,《探索与争鸣》第4期。
  • 李小云、齐顾波、徐秀丽,2008,《行动研究: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中国农村观察》第1期。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96,《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教育科学出版社。
  • 梁漱溟,2005,《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 刘铁芳,2001,《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读书》第12期。
  • 刘铁芳,2008,《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起点与路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5期。
  • 刘远杰,2021,《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县域空间逻辑建构》,《教育发展研究》第10期。
  • 刘云杉,2014,《“悬浮的孤岛”及其突围——再认识中国乡村教育》,《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1期。
  • 马克思,2004,《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 钱理群,2010,《农村教育的理念和理想》,《教育文化论坛》第1期。
  • 舒丽瑰,2021,《阶层分化视角下的农村学生进县城就学潮分析》,《中国青年研究》第1期。
  • 佟立主编,2017,《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
  • 王诗雨,2021,《论中国古代“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之生态自然观》,《学术探索》第3期。
  • 邬志辉,2009,《关于农村教育三个理论问题的探讨》,《理论月刊》第9期。
  • 夏建华、许征,2004,《整体性观念的系统论阐释》,《系统辩证学学报》第2期。
  • 熊春文,2009,《“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社会学研究》第5期。
  • 徐金海,2021,《从历史走向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发展》,《教育研究》第10期。
  • 徐再高,2007,《农村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对策——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中国农业教育》第4期。
  • 杨海燕、高书国,2017,《农村教育的价值、特征与发展模式》,《教育研究》第6期。
  • 杨华,2019,《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乡村振兴》,《重庆社会科学》第6期。
  • 杨权利、赵润琦,2016,《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 张济洲,2011,《文化视野下的村落、学校与国家:一个地方社区基础教育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教育科学出版社。
  • 张黎、余志君,2007,《城镇化进程中县域教育资源整合新探》,《教育发展研究》第12期。
  • 张孝德,2013,《中国乡村文明研究报告——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与使命》,《经济研究参考》第22期。

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教育跨越发展机制探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0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乡村教育的问题表征
  • 二 生态文明对乡村教育跨越发展的时代召唤
    1. (一)原始文明及其影响下的原始教育发展阶段
    2. (二)农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乡村教育乡土化发展阶段
    3. (三)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阶段
    4. (四)生态文明的到来及其对乡村教育跨越发展的召唤
  • 三 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教育跨越发展的内涵与特点
    1. (一)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教育跨越发展的内涵
    2. (二)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教育跨越发展的特点
      1. 1.跨越性
      2. 2.多样性
      3. 3.整体性
  • 四 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教育跨越发展机制
    1. (一)确保乡村民众在乡村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2. (二)发挥多主体协同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优势
    3. (三)推动以县域为主的教育资源全域化整合
    4. (四)形成乡村教育跨越发展的实践智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