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2020年平台创作者数字化工作的实证研究

摘要

互联网平台的崛起和数字文化的发展,引发工作领域的变化,催生了平台创作者。该新型职业群体在主体意愿、工作方式、协作关系等方面都与传统组织的工作模式有所不同。研究聚焦个体,以北京地区平台创作者为例,采取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该职业群体的内涵、特征、工作实践及困境,提出平台创作者职业化的优化路径,有助于在充分了解其真实生存图景的基础上,解决实践中的困境,推动平台创作者成为新兴就业增量,也启发我们重新理解数字化背景下工作形式变迁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

作者

牛天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青年职业、新媒体与青年发展。
Niu Tian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巩婕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第190~191页。
  • 〔美〕迈克尔·哈特、〔意〕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杨建国、范一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美〕黛安娜·马尔卡希:《零工经济:推动社会变革的引擎》,陈桂芳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
  • 〔英〕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 〔德〕乌尔里希·贝克、〔英〕安东尼·吉登斯、〔美〕斯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赵文书译,商务印书馆,2016。
  • 沈杰:《后现代语境中青年概念的重构》,《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6期。
  • 牛天:《在消解中反思:斜杠青年的自反性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20年第9期。
  • 王玉香、玄铮:《“斜杠青年”职业选择的本体性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7期。
  • Forde C.,Stuart M.,Joyce S.,“The Social Protection of Workers in the Platform Economy,” EMPL Committee,2020-11.
  • Vallas S.,Schor J.B.,“What Do Platforms Do?Understanding the Gig Econom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20(46).

2020年平台创作者数字化工作的实证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4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平台创作者的界定及人群画像
    1. (一)平台创作者的界定及分类
    2. (二)平台创作者的人物画像
      1. 1.年轻化趋势凸显
      2. 2.教育程度总体较高
      3. 3.非京籍占比较大
      4. 4.未婚比例较高
  • 二 平台创作者成长的背景
    1. (一)互联网及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
      1. 1.互联网打破时空区隔,提供自由创作机会
      2. 2.平台的去中心化弱化组织性,引导自主创作
      3. 3.新知识经济告别免费分发,促进知识有偿分享
    2. (二)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1. 1.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过渡
      2. 2.产业结构变化引起就业结构变化
    3. (三)社会个体化和主体性的凸显
  • 三 平台创作者平台化的工作实践
    1. (一)灵活的工作时空
    2. (二)松散的异质化协作
    3. (三)全能的“策展式”创作主体
    4. (四)垂直创意文化内容的输出
  • 四 平台创作者工作实践的困境
    1. (一)自身社会保障不完善
    2. (二)个人职业发展焦虑
    3. (三)群体缺乏社会认可
    4. (四)平台规制创新动力
  • 五 平台创作者职业化发展的建议
    1. (一)个人:兼职兼业作为缓冲和过渡
    2. (二)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保障职业稳定和安全
    3. (三)平台:分类融合治理激发创作活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