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人工智能治理:认知逻辑与范式超越

摘要

人工智能治理具有清晰的生成逻辑,它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层”推动治理的“环境变革层”,在不同“认知适配层”的规范下而形成不同“治理范式层”的过程,其认知图谱主要表现为技术逻辑、制度逻辑、文化逻辑和资本逻辑,不同逻辑下人工智能治理的议题理解、价值导向、主体关系、路径依赖和工具选择具有差异性,亦各自具有不可回避的理论困境。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决定其治理需建构包容性框架以实现内生性逻辑与建构性逻辑、一般性逻辑与情境性逻辑的统一,为此,研究构建了基于“共性价值—结构要素—行业场景—微观操作”的人工智能治理综合分层框架,详细阐释了各框架的价值导向、功能定位、治理原则、关注对象、主体间关系结构和工具选择,并揭示了该框架从宏观到微观的维度衍变,从抽象到具体的内容衔接,该框架启示人工智能治理需体现多元认知逻辑的融合,嵌入多样治理范式的协同,实现多维目标系统的平衡。

作者

庞祯敬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智能社会与数字治理。
薛澜 ,男,博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兼苏世民书院院长。同时兼任清华大学工程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薛澜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科技创新政策、危机管理及全球治理。他在这些领域多有著述。2000~2018年,他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他同时还兼任国务院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估特邀委员会委员,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科学、技术和创新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常任高级研究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网络(SDSN)领导委员会联合主席等。分别于2003年、2011年和2019年先后三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课。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杰出贡献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
梁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创新管理、新兴技术及其治理。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小平:《人工智能伦理建设的目标、任务与路径:六个议题及其依据》,《哲学研究》2020年第9期。
  • 陈志刚:《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2期。
  • 高奇琦:《智能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初探》,《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
  • 洪杰文、兰雪:《从技术困境到风险感知:对智媒热的冷思考》,《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年第1期。
  • 贾开:《人工智能与算法治理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1期。
  • 贾开、蒋余浩:《人工智能治理的三个基本问题:技术逻辑、风险挑战与公共政策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10期。
  • 姜李丹、薛澜、梁正:《人工智能赋能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转型》,《科学学研究》2022年第4期。
  • 刘宝杰:《价值敏感设计方法探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年第2期。
  • 刘露、杨晓雷、高文:《面向技术发展的人工智能弹性治理框架研究》,《科学与社会》2021年第2期。
  • 刘顺:《资本逻辑与算法正义: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经济学家》2021年第5期。
  • 刘然:《跨越专家与公民的边界:基于后常规科学背景下的决策模式重塑》,《科学学研究》2019年第9期。
  • 刘召峰:《拜物教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4期。
  • 梅亮、陈劲、欣桐:《责任式创新范式下的新兴技术创新治理解析:以人工智能为例》,《技术经济》2018年第1期。
  • 庞金友:《AI治理:人工智能时代的秩序困境与治理原则》,《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10期。
  • 庞祯敬:《“理性-制度-行动”框架下的转基因技术风险治理模式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年第3期。
  • 苏竣、魏钰明、黄萃:《基于场景生态的人工智能社会影响整合分析框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年第5期。
  • 孙波、周雪健:《人工智能“伦理迷途”的回归与进路:基于荷兰学派“功能偶发性失常”分析的回答》,《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第5期。
  • 孙福海、陈思宇、黄甫全等:《道德人工智能:基础、原则与设计》,《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年第1期。
  • 谭九生、杨建武:《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协同治理》,《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10期。
  • 唐钧:《人工智能的风险善治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4期。
  • 汪亚菲、张春莉:《人工智能治理主体的责任体系构建》,《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12期。
  • 王磊:《参差赋权:人工智能技术赋权的基本形态、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年第2期。
  • 王钰、程海东:《人工智能技术伦理治理内在路径解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年第8期。
  • 吴红、杜严勇:《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从原则到行动》,《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年第4期。
  • 肖雷波、柯文:《技术评估中的科林格里奇困境问题》,《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12期。
  • 薛澜、俞晗之:《迈向公共管理范式的全球治理:基于“问题—主体—机制”框架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 薛澜、赵静:《走向敏捷治理:新兴产业发展与监管模式探究》,《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8期。
  • 杨正、肖遥:《为何要引入公众参与科学:公众参与科学的三种逻辑:规范性、工具性与实质性》,《科学与社会》2021年第1期。
  • 杨宗元:《论道德理性的基本内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 余斌:《“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5期。
  • 张乐:《新兴技术风险的挑战及其适应性治理》,《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 Baram M S.,“Technology Assessment and Social Control”,Jurimetrics Journal,14(2):79-99.
  • Durant J R,Evans G A,Thomas G P.,“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Nature,340(6228):11-14.
  • Friedman B,Kahn P,Borning A.,Value Sensitive Design:Theory and Methods,Seattle,USA: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echnical report,2002.
  • Grin J,Grunwald A.,Vision Assessment:Shaping Technology in 21st Century Society 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2000.
  • Guston D H.,“The Anticipatory Governance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Applied Science and Convergence Technology,19(6):432-441.
  • Guston D H.,Sarewitz D,“Real-time Technology Assessment”,Technology in Society,24(1):93-109.
  • Lyall C,Tait J.,“Beyond the Limits To Governance:New Rules of Engagement for the Tentative Governance of the Life Sciences”,Research Policy,48(5):1128-1137.
  • Michael J D.,“What’s ELSI Got To Do with It?Bioethics and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New Genetics & Society,27(1):1-6.
  • Owen R.,Macnaghten P,Stilgoe J,“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From Science in Society To Science for Society,with Society”,Science & Public Policy,39(6):751-760.
  • Sarewitz D.,Anticipatory Governance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Netherlands:Springer,2011.
  • Tan Y,Tong Y H.,“Constructive Technology Assessment:A New Pattern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R&D Manage-ment,17(4):1-7.
  • Urs G,Virgilio A F A.,“A Layered Model for AI Governance”,IEEE Internet Computing,21(6):58-62.
  • Welsh R,Ervin D.,“Precaution As An Approach To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e Case of Transgenic Crops”,Science,Technology and Human Values,31(2):153-172.
  • Wirtz B W,Weyerer J C,Sturm B J.,“The Dark Sid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 Integrated AI Governance Framework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43(9):818-829.
  • Wynne B.,“Risk and Environment As Legitimatory Discourses of Technology:Reflexivity Inside Out”,Current Sociology,50(3):459-477.

人工智能治理:认知逻辑与范式超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2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