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2021~2022年心理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摘要
提高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的一项政策指标,但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有不同的特点。为全面了解人们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2021~2022年课题组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分别对青少年、老年人、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群体开展了调查,有效样本包括南京市青少年样本10206人,北京市老年居民3532人,全国范围的中小学教师21876人、心理咨询师761人。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老年人、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分别为6.4%、7.6%、15.8%和50.7%,抑郁障碍识别率分别为12.3%、24.7%、29.7%和72.3%,社交焦虑障碍识别率分别为73.8%、55.4%、84.9%和95.4%。具体分析发现,心理健康素养存在显著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其中,青少年、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群体中男性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女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中学生;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现下降趋势;30岁以下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更高年龄段的人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城市老年人;学历低、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更低;学历低的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也更低。建议促进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引导社会经济地位偏低的老年人获得心理健康素养资源,加快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进程,增强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素养的薄弱项。
作者
明志君 ,硕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素养。
陈祉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国民心理健康数据库负责人。担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心理健康应用测评及干预等。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手册: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中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和《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等。
郭菲 ,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社会情绪与行为发展、家庭教养、心理测评等。
侯金芹 ,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刘少然 ,硕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王雅芯 ,硕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项目主管,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
-
二 调查对象及方法
- (一)调查对象
- 1.青少年样本
- 2.老年人样本
- 3.教师样本
- 4.心理咨询师样本
- (二)调查工具
- 1.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
- 2.背景信息问卷
- (三)数据处理
- (一)调查对象
-
三 调查结果
-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
- 1.女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男生
- 2.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小学生
-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素养
- 1.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城市老年人
- 2.低学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更低
- 3.月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更低
- (三)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 1.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女教师
- 2.随年龄增长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 3.学历越低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也越低
- (四)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 1.男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女心理咨询师
- 2.30岁及以下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更高年龄段的人员
- 3.低学历的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也更低
- 4.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存在一些盲区
-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
-
四 讨论与建议
- (一)促进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
- (二)引导社会经济地位偏低老年人获得心理健康素养资源
- (三)加快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进程
- (四)增强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素养的薄弱项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