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问题实证研究

摘要

我国生态环境与消费类犯罪有所抬头,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兼具生态修复、警示与教育功能,在诉讼经济、证据共享、社会效果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要发挥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公益救济与法益维护两方面的双重功效,首先必须厘清制度本质,明确它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界线。在此基础上,将目光投入实践运行,完善调解、公告程序,明确诉讼主体地位与举证责任,建立线索共享机制,推动公益诉讼单独立法,建立基金管理专项账户。一方面,被告参与诉讼程序能够有规范可循、有据可依,刑事判决与民事公益诉讼赔偿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一新类型诉讼模式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助力生态环境实现“绿水青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愿景早日实现。

作者

屈思忱 ,山西省司法厅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问题实证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6.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证分析
    1. (一)样本选取
      1. 1.样本选取方法
      2. 2.样本选取标准
      3. 3.样本选取范围
    2. (二)样本的初步分析
      1. 1.罪名分布
      2. 2.起诉主体情况
      3. 3.诉前公告
      4. 4.调解情况
      5. 5.判决依据
      6. 6.责任承担方式
  • 二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
    1. (一)主体困境
      1. 1.起诉主体地位不清
      2. 2.部门之间沟通不畅
    2. (二)程序困境
      1. 1.诉前公告适用率不足
      2. 2.调解程序展开困难
    3. (三)规则困境
      1. 1.裁判依据适用规则欠缺
      2. 2.赔偿款项流向规则不明
      3. 3.责任分配规则不清
  • 三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完善路径
    1. (一)主体明确
      1. 1.明确主体诉讼地位
      2. 2.加强沟通协作与线索共享
    2. (二)程序完善
      1. 1.落实诉前公告程序
      2. 2.明确调解程序
    3. (三)规则优化
      1. 1.公益诉讼单独立法
      2. 2.建立基金管理专项账户
      3. 3.明确举证责任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