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降低碳强度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十四五”之前国家和地方层面的降碳政策,总结了其成效及制定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在评估“十四五”开局以来降碳政策实施进展后,分析了经济发展压力增大、低碳技术创新不足、经济结构转型不畅、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降碳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此,从产业、区域、能效、能源结构等方面展望了未来降碳的关键路径,从低碳技术创新、经济体系低碳转型、低碳发展试点等方面提出了降碳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

张友国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经济系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减污降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路径和政策、区域协同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政策、经济—能源—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著作3部,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胡绳青年学术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一等奖、刘诗白经济学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类)。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戴厚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求是》2021年第22期。
  • 雷超、李韬:《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利用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发电技术》2021年第2期。
  • 李绍萍、郝建芳、王甲山:《国外低碳经济税收政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生态经济》2015年第3期。
  • 刘峰、郭林峰、赵路正:《双碳背景下煤炭安全区间与绿色低碳技术路径》,《煤炭学报》2022年第1期。
  • 罗实宜:《深圳国际低碳城致力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低碳先锋示范片区》,《深圳特区报》2021年8月23日。
  • 苏南:《流域“水风光”打捆开发恰逢其时》,《中国能源报》2021年8月9日。
  • 张友国:《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模式与途径》,《企业经济》2021年第1期。
  • 张友国、白羽洁:《区域差异化“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改革》2021年第11期。

降低碳强度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8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十四五”之前降碳工作及其政策演进
    1. (一)“十四五”之前主要降碳政策与成效
    2. (二)“十四五”之前降碳工作主要启示与经验
  • 二 2021年降碳工作回顾
    1. (一)2021年国家层面的主要降碳政策措施
    2. (二)2021年降碳政策措施成效
  • 三 降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 (一)低碳技术亟待取得重大突破
    2. (二)经济结构低碳转型困难多
    3. (三)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 四 关键降碳路径展望
    1. (一)降碳应关注的重点产业和区域
    2. (二)能效改善的降碳潜力
    3. (三)能源结构转型的降碳潜力
  • 五 推进降碳工作的对策建议
    1. (一)低碳技术创新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
    2. (二)在经济体系低碳转型中将地区差异化与协同性统一起来
    3. (三)做好重要低碳发展政策的试点和推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