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2022年广州市义务教育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报告

摘要

2022年,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对全市24882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了测评。本报告基于对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各级指标的深入分析,发现科学素养与测评等级呈现正相关阶梯式特征,科学素养与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校文化正相关,与学业负担呈负相关关系,广州市各行政区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为了促进科学教育提质增效,广州市应进一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构建良好的家庭科学教育生态、建立学校科学教育常态长效机制、健全校外公共科学教育设施配置,持续优化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工作。

作者

方晓波 ,法学博士,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广东省督学,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实验教育集团校总校长,《教育导刊》主编,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校外导师,院博士后创新基地合作导师。深耕教研领域逾三十载,是全国知名教研专家,原任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常务副主任,2017年作为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广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2014年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国家课程教材4套,撰论文60余篇、学术著作10部。近五年来,主持的广州全学科智慧阅读项目获广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施阳光评价转型升级项目,开展广州实验中学集团化办学实验等一系列开创性工作。
李展贤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师、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
陈卓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智慧阳光评价项目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郭元婕:《“科学素养”之概念辨析》,《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 姜言霞:《中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应用多维分析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第6期。
  • 雷万鹏、向蓉:《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之家庭归因——基于中国PISA 2015数据的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20年第9期。
  • 伍远岳、郭元祥:《中学生科学学习的性别差异与课程应对——基于PISA 2015中国四省市的数据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第5期。
  • 姚昊、蒋帆:《家庭背景、学校教师质量如何影响学生学科素养?——基于PISA 2018的实证分析》,《教育经济评论》2022年第5期。
  • 占小红、杨润、杨笑:《中国与韩国科学影子教育时间对科学素养的影响研究——基于PISA 2015测评数据分析》,《基础教育》2021年第1期。
  • 朱玉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素养目标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3期。

2022年广州市义务教育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9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
    1. (一)发展概况
    2. (二)测评指标内涵
    3. (三)计分与分数标定
  • 二 2022年广州市义务教育学生科学素养情况
    1. (一)科学素养整体表现
      1. 1.五年级科学素养表现
      2. 2.九年级科学素养表现
    2. (二)科学素养具体表现
      1. 1.科学知识表现
      2. 2.科学能力表现
      3. 3.科学态度与责任表现
    3. (三)科学素养区域均衡表现
      1. 1.五年级区域均衡表现
      2. 2.九年级区域均衡表现
    4. (四)科学素养影响因素
      1. 1.性别发展差异
      2. 2.学习投入
      3. 3.学生自身发展
      4. 4.教师教学行为
      5. 5.学校文化
  • 三 发展建议
    1. (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科学教师队伍
      1. 1.学习科学教育最新理论,不断发展专业技能
      2.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 3.优化科学课程的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2.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科学教育生态
      1. 1.家长应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给予孩子成长情感支持
      2. 2.家长应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转变“唯分数论”评价观念
      3. 3.家长应利用课外资源,开展多种途径的家庭科学活动
    3. (三)建立学校科学教育常态长效机制
      1. 1.培养科学教育师资,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2. 2.落实科学教育理念,丰富校本课程教学资源
      3. 3.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建立科学教育长效机制
    4. (四)健全校外公共科学教育综合保障
      1. 1.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科学教育发展
      2. 2.健全馆校合作机制,拓展课外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3. 3.丰富公共科学活动,开展社区科学教育活动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